沙星類新生代捧場
氟喹諾酮類藥物(即“沙星類”)雖然上市近40年,但其發展勢頭極其迅猛。國際咨詢公司DATAMONITOR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披露:在全球抗生素/抗菌劑類藥物的銷售統計中,沙星類藥物已上升為全球第二大類抗菌藥物,與之相比,曾在上世紀70~80年代一度銷售紅火的半合成青霉素類藥物已退居第3位;而在21世紀初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大環內脂類(即紅霉素類)由于無更好的新品種上市,故拖累整個大類銷售增長緩慢。
沙星類藥物之所以上市幾十年時間,但全球銷售量仍在穩步上升,其主要原因:一是沙星類藥物的臨床適應癥極廣,幾乎囊括了所有感染性疾病,甚至包括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等。二是與碳青霉烯類新藥相比,零售價格不算貴。三是沙星新產品開發力度不減,不斷有新型沙星類產品問世。
相比之下,在過去幾十年里,半合成青霉素類基本上沒有新藥上市。臨床觀察表明,一種抗生素的上市歷史越長,其細菌耐藥程度越高,這就是為何半合成青霉素類抗菌藥物銷量下降,而沙星類抗菌藥仍能保持其市場占有率的真正原因。
由于沙星類藥物國際市場銷路較好,在過去幾年里,我國沙星類原料藥出口量始終保持穩定增長,近年來出口總量已接近每年6000~7000噸,并成為我國僅次于青霉素工業鹽和四環素類藥物的第三大類抗菌素類原料藥出口品種?,F將我國幾只主要出口沙星類原料藥的市場情況分析如下。
環丙沙星:國際需求殷切
由德國拜耳首先開發的環丙沙星(商品名:“CIPRO”),真正打開國際市場的時期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美國發生了多次炭疽桿菌孢子粉生物恐怖襲擊事件,美國臨床醫學界發現只要口服環丙沙星即可有效防止炭疽病。美國市場上環丙沙星一藥難求,在黑市上一片CIPRO售價高達5美元。
雖然環丙沙星早已過了專利保護期成為通用名藥,其零售價也比從前降低一半以上,但國際醫學界仍認為,環丙沙星是一種多適應癥抗菌劑,也是國際上公認的抗菌作用堪與頭孢菌素相比的沙星類藥物,而且目前也是國際市場上通用名藥制劑劑型最多的一只產品。
據估計,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環丙沙星原料藥每年總銷量超過5000噸。由于我國藥企已掌握了環丙沙星原料藥合成工藝,故產量和出口量大增。據國內醫藥商業部門的統計,2013年,我國出口環丙沙星原料藥數量估計接近或超過2000噸。我國環丙沙星主要出口市場為印度、尼日利亞等非洲國家和東南亞地區,而歐盟及美國的環丙沙星市場仍為德國拜耳公司所壟斷。法國和意大利等公司也有一定的環丙沙星產量。
由于我國在環丙沙星原料藥產量和價格競爭上占有優勢,且國際市場對該產品需求殷切,故環丙沙星原料藥的出口前景將繼續看好。
左氧氟沙星:市場仍有潛力
該產品系最早由日本第一制藥株式會社開發上市,屬于氟喹諾酮類抗菌劑中的廣譜抗菌藥之一。它對眼球感染性疾病的療效尤其顯著,故上市后頗受國際市場歡迎。與環丙沙星情況相似,左氧氟沙星的專利亦已到期,故其也是一種通用名藥。
左氧氟沙星在我國市場上也曾紅極一時。2002年,其取代了頭孢曲松,登上我國城市醫院用藥金額排序第一的寶座,成為中國抗感染藥的新霸主,也是醫院用藥排序前20位中惟一的一只喹諾酮類藥物。
據了解,2012年,我國左氧氟沙星原料藥總產量已突破1500噸,其中出口數量為1000噸左右。目前國際市場上左氧氟沙星原料藥的年銷量約在3000噸左右,歐盟是我國左氧氟沙星原料藥的最大出口市場。但印度等南亞國家近年來進口我國左氧氟沙星原料藥數量在逐年增長。
由于我國企業已掌握了合成左氧氟沙星原料藥的關鍵中間體——三氟硝基苯的技術,故我國擴大左氧氟沙星產能應無懸念。
莫西沙星:產量不斷增長
莫西沙星是一只很好的抗感染新藥,其抗菌譜較廣,但前幾年由于德國拜耳公司一直壟斷我國市場,故國內企業無法與其競爭。
據了解,早在幾年前,莫西沙星制劑在我國銷售額已達15億元。利好消息是,莫西沙星的專利已在2012年到期。我國已有浙江新和成公司等藥企試產莫西沙星原料藥并獲得成功,其年產能可達10噸左右。如果我國莫西沙星原料藥能順利打開國際市場,且形成規?;a,它將成為繼環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之后第3只受國際市場歡迎的沙星類原料藥產品。
據來自國外的報道,目前莫西沙星國際市場總銷量已達數百噸。且仍在不斷增長中。
(摘自《醫藥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