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瑰寶藏魅力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不斷創新發展的理念歷經千年而生生不息。從神農嘗百草到《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著作,一代代名家和一部部典籍,推動中醫藥傲視東方、走向世界醫學之林。中醫藥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理論體系日趨完善,技術方法更加豐富。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原創的醫學科學,從宏觀、系統、整體角度揭示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識方式,深深地融入民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實踐,成為人們治病祛疾、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維護著民眾健康。近年來,中醫藥在醫療保健等行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疫情期間彰顯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隨著疾病譜的變化,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藥必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二、政策添動力
2002年11月科技部、國家計委等部門發布《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了國家中藥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自此,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同年12月,首部《中醫藥法》公布,為弘揚中醫藥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確立了法律依據;2018年8月《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發布,對質量穩定、療效確切的中藥品種實行分級保護制度;2019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正式將中藥注冊分類改革為中藥創新藥、中藥改良型新藥、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同名同方藥等。針對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醫療機構制劑和已上市的中藥品種均提出了相應要求并可簡化審批;對臨床定位清晰且具有明顯臨床價值,用于重大疾病、罕見病防治、臨床急需而市場短缺、或屬于兒童用藥的中藥新藥申請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等多項政策繼續加大對中醫藥的支持,大大縮短了新藥研發上市的時間,一系列舉措為中醫藥的發展開辟嶄新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強調要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
三、市場顯活力
同樣,隨著中醫藥政策的持續發布、中藥行業規范化持續推進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大流行狀態,中醫藥市場繼續煥發新活力。中藥制造業收入規模超6000億,中藥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在諸多領域逐漸展露鋒芒,其中中成藥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骨骼肌肉系統銷售占比超過50%。據米內網統計,國內公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端在腦血管系統疾病領域合計銷售收入超千億。隨著蓮花清瘟膠囊增加新增適應癥及3款中藥創新藥的獲批(宣肺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和化濕敗毒顆粒獲批用于新冠的防治),中藥市場持續發力,據相關分析,中成藥在呼吸系統疾病市場前景好,有望于2026年突破千億元。
四、齊藥有潛力
醫藥行業競爭激烈,結構重塑、迭代升級帶給我們新的壓力和挑戰,未來任重而道遠。齊都藥業構建注射劑、口服制劑和中藥、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醫藥包裝材料、醫用耗材和器械、生物醫藥六大業務板塊并舉格局,在注射劑做大做強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其他業務板塊的發展,推動企業轉型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持續向好發展。公司于1997年開始進行中藥產品的研發,擁有獨立的中藥產品生產車間,能夠實現中藥的提取、濃縮、收膏、制粒、干燥、整粒、壓片、膠囊填充等工藝;研究院下設中藥與醫院制劑研究室,人員配備充足;現有板藍根顆粒、暖宮孕子膠囊、通竅鼻炎片、杏仁止咳糖漿等十余個中藥品種。中藥板塊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和條件,以政策為導向、緊跟改革步伐、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共同助力齊都藥業早日完成“百億齊都”目標。